“春秋第一影帝”郑厉公逃亡十七年后成功复国的一代枭雄(下)_傅瑕_郑国_高渠弥

发布日期:2025-06-25 21:34    点击次数:153

君位之争——第五阶段,子亹被杀,子仪继位

高渠弥的弑君事件,激起了两人的欢喜,一个来自本国,另一个则是外国人。

本国的那位是谁?他就是在栎邑等待时机的郑厉公子突。子突一直在等待祭足回国之后与高渠弥展开冲突。然而,当祭足终于回国后,局势并没有如子突所期待的那样发展。祭足似乎已经默许了局势,并与高渠弥携手共同治理国家,二者关系融洽,这使得子突不得不再次忍耐,等待时机。

至于外国人,正是齐国的国君齐襄公。齐襄公为何兴奋?这源于他有雄心壮志,期望能通过除掉弑君者来树立自己的正义之名。他与郑国的内政没有太多关联,但这却与他的野心直接相关。齐国自姜子牙时期就有权征伐四方,弑君这等大罪,自然也在其惩戒范围之内。再者,齐襄公与子亹旧有怨隙,若此时能够除掉子亹,不仅能树立威望,还能报私仇。

展开剩余75%

在前694年,齐襄公召开了一个诸侯盟会。为了争取齐国的支持,子亹在祭足的陪同下前往参加。然而,深知此次盟会必定不会有好结果的祭足,早早地没有参加。或许他早已与齐襄公有过私下的沟通,毕竟祭足心中暗藏着借齐国之手为子忽复仇的心思。

盟会开始后,齐襄公迅速派出武士,将子亹和高渠弥一举拿下,公然斥责二人弑君的罪行。随即,子亹被斩杀,高渠弥被车裂。

祭足知道,国不可一日无君,虽然与子突有旧怨,但他不得不将子仪立为国君,以安定政局。

《左传·桓公十八年》记载:七月戊戌,齐国杀子亹而车裂高渠弥,祭仲逆郑子于陈立子仪为国君。

君位之争——最终阶段,子仪被杀,子突复位

子仪性格软弱,容易被控制,他放任祭足掌权,这使得君臣二人维持了和平的局面,度过了十二年的平静时光。然而,这段宁静的日子并没有让子突放弃复位的希望。

这些年,子突从未停止暗中积蓄力量,他在郑国边境的栎邑秘密集结势力,并与宋国、鲁国建立了密切的联系。祭足对他早已心生警惕,派遣傅瑕镇守大陵,作为防线,以防子突有所图谋。

令人费解的是,曾经极力反对子突的宋庄公,此时反倒成为了子突的支持者。宋庄公深知郑国动荡对自己有利,因此转而帮助子突。这也再次印证了那句古话:“没有永远的朋友,只有永远的利益。”

子突对于当年被逐出国土的祭足,恨之入骨。那段如丧家之犬般的逃亡岁月,至今还深深烙印在他心中。祭足不仅夺走了他君位的机会,还不断阻挠他归国复位,令他心中充满了复仇的火焰。十二年来,他始终在等待一个机会,渴望祭足死去。

终于,前682年,权臣祭足去世。这个曾经主宰郑国政治,经历了六任国君的权谋家终于走到了人生的尽头。祭足历经庄公、昭公、厉公等六朝政变,他善于通过不断更替国君来确保自身利益最大化。令人叹为观止的是,他的手段虽然极端,却也屡屡成功,甚至在史书中,祭足的评价竟然十分高。

郑厉公归国复位

子突得知祭足死讯后,心知此时郑国已经没有任何人能阻挡他复位了。前680年,子突率领大军成功偷袭大陵,打败傅瑕,并俘获了这位曾经的敌人。当傅瑕被带到面前时,子突怒不可遏,随即命令将其斩首。然而,傅瑕为了保命,急忙磕头求饶,表示愿意投降并为子突做卧底,替他暗杀子仪。

子突内心毫无犹豫,既然傅瑕愿意为自己效力,并且有潜力利用他杀掉子仪,他便放过了傅瑕。

此时,郑国都城传来了一个神奇的故事——

郑国南门内出现了一条八尺长的大蛇,外门则是更大的一条蛇。两条蛇激烈交战了三天三夜,最终外蛇成功将内蛇咬死,进入了城中。传言外蛇进入太庙后突然消失不见。

这一奇闻被当作子突复国的预兆,暗示着子突从外界回归,十七年后将再次登上君位。

子突于六月二十日率军抵达新郑城下,城门敞开,他终于回到了梦寐以求的郑都。

根据《左传》与《史记》记载,子突在经过重重考验后,终于通过对傅瑕、原繁等人的清洗,顺利复位,并且实施了“勤王”政治手段,增强了自己在郑国的统治地位。

发布于:天津市